1990年6月某天,一通急促的电话铃声在熊光楷家中响起。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:“有件要紧事,急需你帮忙!”
这个电话来自徐向前元帅的秘书李而炳。谁能想到,一个普通的翻译员会和两位开国元帅扯上这么深的关系?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玄乎。
意外敲错门,结下元帅缘
时间得倒回到1971年9月。那会儿,叶剑英元帅刚接手军委办公会议的活儿,正忙得不可开交。
这天,一个30来岁的年轻军官被带到了叶帅家里。这人不是来执行什么军事任务的,而是专门给叶帅放的外国电影做同声翻译的。
这个年轻人就是熊光楷。
走进放映厅,看着七八排椅子、四五十个座位,熊光楷心里还是有点发毛。虽说不是头一回给大领导做翻译,可面对叶帅这样的人物,谁不紧张?
“今天放什么片子?”熊光楷问工作人员。
“《丘吉尔》。”
听到这话,熊光楷赶紧掏出随身带的英汉词典,翻到丘吉尔那一页,默默把相关资料记下来。这家伙还挺上心,生怕出什么纰漏。
不一会儿,叶帅在众人簇拥下走了过来。工作人员介绍说:“这位是新来的翻译同志。”
叶帅顺着看过去,客气地点点头:“今天放什么电影?”
“《丘吉尔》。”熊光楷赶紧回答。
叶帅连连点头:“《丘吉尔》,好啊,二战三巨头之一。他的生卒年是多少?”
熊光楷当即脱口而出:“报告首长,丘吉尔生于1874年,1965年去世,享年91岁。”
叶帅满意地点点头,没再多说什么,只是示意开始放映。
整场电影下来,熊光楷的翻译那叫一个流畅。他的思维跟着剧情飞快转动,银幕上的英语对白被他转换成汉语,说得越来越溜,就像他自己就是剧中人一样。
电影结束后,叶帅主动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“首长,我叫熊光楷,熊是能字下四个点,光明的光,楷书的楷。”
叶帅点点头,伸出手说:“谢谢你,搞同声翻译挺辛苦的,去吃点夜宵吧。”
这温和的态度让熊光楷心里暖暖的。就这样,他成了叶帅的专职同声翻译员,一干就是3年。
一周后的惊喜,元帅记性绝了
过了一个星期,熊光楷又来到叶帅家。叶帅正在走廊里锻炼身体,一看到他就停了下来。
“别告诉我你叫什么。”叶帅一边思索一边说。
想了会儿,叶帅笑着说:“你姓熊,熊向晖的熊,叫熊光楷!”
熊光楷当场就被感动了。你想想,叶帅每天要见多少人?处理多少事?可他只问过一次名字就记住了,这得有多好的记性?
说起来,这也不奇怪。叶帅从红军时期就当参谋长,从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到八路军参谋长,再到解放军总参谋长,军中都叫他“参座”。当参谋的基本功就是事无巨细、了然于胸,这记忆力不是一般人能比的。
误闯元帅门,巧遇徐向前
说起熊光楷和徐向前的缘分,还得从他第一次去叶帅家说起。
那天为了不走错路,熊光楷特意找老同志问了路线,还详细记在本子上。可真到了那片住宅区,他还是被绕糊涂了。
看着那些差不多的院落,熊光楷犯了愁:到底哪家是叶帅的?眼看时间快到了,他只好硬着头皮敲响其中一户的门。
“你找谁?”门上的瞭望孔打开了,露出警卫战士警惕的眼睛。
“请问,这是叶副主席家吗?”
“不是。”
“我是总参的,来执行任务,请问叶副主席家在哪个门?”
听说是总参的,战士稍微放松了些,指了指斜对面:“那一家。”
熊光楷道谢后赶紧走了。从那以后,他总琢磨自己敲错的那家住的是谁。能和叶帅做邻居的,肯定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。
后来熟悉了,他问叶帅身边的工作人员:“对门住的是谁?”
“你不知道?那是徐帅家,徐向前元帅。”
熊光楷恍然大悟。一条胡同住着两位元帅,还是邻居,这关系得有多铁?
战略专家的新身份
1977年,叶帅主持军委工作时组建了几个委员会,徐向前被任命为军委战略委员会主任。虽说徐帅后来陆续辞去了副总理、国防部长等职务,但这个战略委员会主任一直干到最后。
熊光楷搞国际战略研究,经常给徐帅提供战略资料,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。让熊光楷感动的是,徐帅即使到了晚年,还密切关注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。
生死时速,跨国买药救元帅
1990年6月的那通电话,彻底改变了熊光楷平静的生活。
电话里,徐帅秘书李而炳急得不行:“89岁的徐帅发高烧住进了301医院,检查发现痰里有抗酸杆菌,医生说是结核病复发。用了罗马尼亚进口的链霉素,可没效果。听说法国的药更好,你能不能托咱们驻法使馆买些回来?”
“没问题,急不急?”熊光楷问。
“十万火急!”
“李秘书,你放心,为了徐帅的身体,我一定用最快速度办这事,一天内搞定。”
放下电话,熊光楷立马拨通了法国的国际长途,找到驻法大使托他买药。
第二天中午,装着救命药的飞机跨越半个地球,降落在北京机场。熊光楷拿到药后一刻也不敢耽搁,直接送到医院,亲手交给徐帅的秘书。
那一刻,熊光楷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希望徐帅能早日康复。
天不遂人愿,一代元帅仙逝
可是,老天爷没给面子。1990年9月21日,还是传来了徐向前元帅病逝的消息。
徐帅临终前留下三条遗嘱,让人看了直掉眼泪:
第一,不开遗体告别仪式。 第二,不开追悼会。第三,把骨灰撒在大别山、大巴山、太行山、河西走廊。
听到这三条遗嘱,熊光楷再也忍不住了。徐帅这一辈子打了多少仗?立了多少功?到最后还这么低调,不愿意麻烦别人。
元帅风范,永远的精神财富
从一个初出茅庐的翻译员,到两位元帅的忘年交,熊光楷的经历简直像小说一样精彩。
叶帅的平易近人,徐帅的严谨务实,都深深影响了熊光楷。特别是那次跨国买药的经历,更是让他明白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。
现在回想起来,那条胡同不只是两位元帅的住所,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。在那个年代,这些老革命家之间的感情是纯真的,他们对后辈的关爱也是发自内心的。
熊光楷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国际战略专家,但他从来不忘记当年那段做翻译的岁月。那些日子里学到的东西,比任何教科书都管用。
说到底,真正的大人物都有个共同特点:越是位置高,越是平易近人;越是见识广,越是虚怀若谷。叶帅记住他的名字,徐帅信任他办事,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,其实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。
时代变迁中的不变情怀
如今这个时代变化太快,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。回头看看当年那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做人做事方式,还真是让人佩服。
他们身上那种简单纯朴、真诚待人的品质,在今天显得更加珍贵。不管时代怎么变,这些基本的人格魅力永远不会过时。
熊光楷的故事告诉我们,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。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,其实都有必然的因素。如果他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,如果他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又怎么可能赢得两位元帅的信任?
现在想想,当年那个紧张兮兮查词典的年轻翻译员,最后成为了连接中外的桥梁,这本身就是个励志故事。
各位看官,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?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忘年交情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故事,咱们一起聊聊那些年代的人情味儿!
正规的股票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